副会长赵政国

发布日期:2021-11-09 浏览次数:2999


1956年12月28日生人,男,汉族,中国科学院院士 [1]  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际知名的高能物理、实验粒子物理学家,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
2001-2008 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,并先后担任副研究员、高级研究员,research scientist. 期间在密歇根大学负责的ATLAS muon 探测器的建造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

2006年12月,受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请为“赵忠尧大师讲席”教授荣誉职位,并于2008年从密歇根大学回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授,担当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专业实验组负责人,985工程项目北京谱仪(BES)项目负责人,欧洲核子中心(CERN)大型强子对撞机(LHC)主探测器ATLAS国际合作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负责人。2010年1月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“粒子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”成立,赵政国任主任。


1998年-2001年,在BES主持完成了R值测量课题,将2-5GeV能区的R值精度提高2-3倍。测量结果已被邀请在三十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上报告,受到高度评价。在PRL上发表的两篇与R值测量相关的论文,其引用率在SLAC数据库中被标记为“Top Citation”。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、200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成就奖和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。 [5]


1999年至2001年,作为BES国际合作组发言人,完成了5800万J/psi事例的获取,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样本。组织完成了第一版本“BESIII and its physics goal”设计报告。


2006年代表CERNLHC上的两大实验主探测器ATLAS和CMS,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上做题为”Diboson production and triple gauge coupling at LHC”的报告。